愛的故事
延續歷史記憶,經緯編織下傳遞的新希望
在芥菜種會花蓮習藝所的歷史中,曾有許多原住民在這裡透過「教育」為自己開創寬廣的道路,進而改變未來。翻著泛黃照片,芥菜種會花蓮習藝所督導林威亷,依循著母親走過的腳步,3年前重新踏上花蓮習藝所這片土地,同時也走入一個既遙遠又熟悉的世界。他積極連結資源,努力讓習藝所生產的每一包茶、一塊餅、一杯咖啡,甚至是一針一線,成就社區需要者的一份工作機會,也讓自立自助、共好共生的理念,透過習藝所傳遞出去。
「我的母親當年是在習藝所護理班受訓,後來在門諾醫院從事護理服務約30年,乾媽也是護理班畢業,後來從花蓮轉調到台北馬偕醫院服務,一直做到退休。」林威亷分享著過往時光,訴說當年花蓮習藝所針對原住民免費提供技職教育,對身邊家人的生命、家庭,甚至是台灣醫療照顧的影響深遠。 回顧這段歷史記憶,林威亷感動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宣教士,在北埔這塊美麗的土地上,改變許多人的一生。林威亷過去在台北擔任印刷工程師21年,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,四年前返鄉經營原民文創餐廳,接觸了豐富的原住民文化與藝術工藝。後來餐廳結束,卻開始了與芥菜種會的連結,加入助人的行列。從最初志工服務開始,一路到目前的職務,林威亷全心 |
全意投入原民課程的規劃與各項資源連結,希望盡自己的力量,搭建助人的橋梁,幫助更多原住民習得一技之長。
隨著時代變遷與青年外移,部落人口老化嚴重,許多原民傳統文化漸漸消失在歲月中。林威亷認為,原民傳統技藝是文化的基底,也是起點,他很感恩,在參與芥菜種會助人工作的同時,還能找回並傳承部落文化,讓他卯足全力連結資源。然而也感慨,原鄉婦女除了家庭或務農,如果沒有其他生活重心,將會衍生許多無形壓力及影響,於是他思考著,希望能藉由習藝所開辦的課程學習,經由培力,獲得專業技能與自我認同,他相信,當生活有了重心與認同,許多問題自然一一被解決。 過去,習藝所開辦木土班、保母班、護理班等課程,如今林威亷參與重啟習藝所課程規劃,在5月份結束的編織課程初階班,有很大的感動。例如學員的理解力與創造力,都超越初階班的水平,還有辛苦照顧過動兒的母親,希望透過學習技藝獲得喘息,未來也可以增加經濟收入。學員中,有位盼望傳承部落文化的7旬長者參加,以及原住民的眷屬也希望獲得學習原民編織技藝的機會。所有學員全程參與,把握學習機會。
不同的年代時空,有著不同的故事,林威亷深刻體會到孫理蓮宣教士,愛人、助人的心意。如今芥菜種會推動共好共生的助人網絡,習藝所成為創造長者工作場域,幫助原住民熟齡婦女學習織布工藝與烘焙,傳承技藝,分擔家計,一起為需要者傳遞愛與祝福。 |